王世纯|通胀、胜利与牺牲:我的莫斯科见闻

来源: 李文信问答网
2025-09-04 02:04:54

王世纯|通胀、胜利与牺牲:我的莫斯科见闻

【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王世纯】

旅途从5月5日我们抵达谢列梅捷沃机场开始,在我们抵达之时,一切都还是正常的。

这是一个晴空万里的日子,谢列梅捷沃机场一如往昔地繁忙,而就在差不多12个小时以后,乌军开始大规模向俄罗斯首都莫斯科倾泻无人机。从5月6日开始,莫斯科州的45个机场在3天时间里遭受了接近1000架远程无人机的袭击,电报上的视频展示了俄空天军卡-52武装直升机追着无人机发射空空导弹的画面。看起来,乌克兰人并不想让俄罗斯人度过一个安生的胜利日假期。

但我们是幸运的,到达之前的一天和之后的一天都有无人机干扰造成的晚点,塞尔维亚总统武契奇更是在巴库安心等待乌军停止无人机攻势再飞赴莫斯科。而5月5日,风平浪静,我们没有受到任何影响。

从看见巨大的安-124开始,我们就明白俄罗斯不是一个和平的国家图自社交媒体

当我们的航班在谢列梅捷沃机场滑行减速的时候,一架造型奇特的安-72运输机停在跑道的尽头,另外一架安-124则显眼地停在机场的中间,这一切都说明俄罗斯是一个军事文化浓厚的国家。而机场上的军事航空器也在提醒我们,如今,这个巨大的国家和另外半个地球正处于冲突之中。

出海关很顺利。我去过十几个国家,绝大部分都是西方国家,俄罗斯是我去的第一个所谓的"非自由世界"的国家,但就在出海关这件事上,我在俄罗斯海关的经历比那些西方国家还顺利一些。在我出关的时候,莫斯科的海关小姐姐对我说"谢谢",这是我入境俄罗斯以后听到的第一句"谢谢",未来我还会听很多俄罗斯人怀着不同的心情--或是调侃或是善意--说这话,因为"谢谢"往往是俄罗斯人唯一会的一句中文。

最早让我们感受到莫斯科街头胜利气氛的物件是今日俄罗斯(RT)的接送车辆。那是一辆装饰得有些夸张的9座依维柯小客车--车身上画满了卫国战争时期的苏联英雄,同时骄傲的圣乔治丝带布满车身。但之后的经历让我知道,这样的车辆融入到伟大卫国战争80周年的胜利日气氛里,正是恰如其分。

迎接我的今日俄罗斯工作人员名字叫玛瑞亚--这是圣母的意思。她的中文很好,但在未来几天,我们会遇到中文更好的俄罗斯人--阿杜、阿丽娜和格莉莎。拥有这么多中文如此优秀的员工,说明了今日俄罗斯中文频道对于中国的重视程度。

这种重视程度还体现在我们的酒店配置上。在大概一个小时的车程后,我们抵达了一家酒店,这是一家有年头的豪华酒店。在特别军事行动之前它是万豪酒店,在特别军事行动后这家酒店成为一家俄资酒店。酒店位于特维尔大街上,距离红场步行不过2公里。当特维尔大街的车流呼啸而过时,我震惊于我们居住的地点距离市中心也很近,也理解了为什么勃勒日涅夫同志喜欢在莫斯科飙车。

但这座城市的战味依然是很浓的。就在我们抵达莫斯科的路上,我看见了一S300/S400系统配属的96L6E低空补盲雷达,这种典型的、针对超低空突防巡航导弹的旅一级装备出现在距离市中心不远的西郊外,显然是俄军为了3天以后大庆所做的万全准备之一。这样的配置,配上市中心随处可见的警察与国民近卫军,让刚刚抵达俄罗斯的我们理解这是一个战斗的胜利日阅兵。在这样的情况下,满街飘扬的胜利旗和胜利海报也就有了别样的意味--在冲突的第4个胜利日,第1200天,俄罗斯人格外需要铭记历史。

抵达莫斯科的当晚,我们喝了俄罗斯的"百事可乐",这是我喝过的第一种俄罗斯"自产"的可乐,味道和百事可乐一样,说明这些品牌都在俄罗斯制造了在地供应链。而俄罗斯餐厅的物价让我震惊:一份基辅肉排850卢布。

将历史铭刻在斯拉夫的大地上

第一天的旅程开始于胜利公园和俄联邦武装力量大教堂。

第一天陪同我在莫斯科晃悠的朋友名叫安东,他是今日俄罗斯电视台的军事顾问,在此之前他曾经在美国智库工作过。2014年制裁开始后,他回到俄罗斯,曾经在卢甘斯克方向做过战地记者。他的翻译是一个身高198厘米的帅哥,他告诉我们俄罗斯的姑娘们很喜欢找他聊天,但我觉得是他个人因素导致的。

我们的第一站是俄罗斯武装力量大教堂,这个位于莫斯科西郊的建筑物是解体以后俄罗斯人精神力量的象征,也是被中文互联网戏称为"胶合板大将"的得意之作。尽管对这个教堂的背景已经有所了解,但当我真正走到这个教堂面前之时,我还是感受到了一种基于精神力量而来的震撼。

这座有着浅绿色玻璃窗户、金色穹顶的建筑是为了纪念俄罗斯红军在伟大卫国战争胜利75周年而建造。这是俄罗斯人将历史铭刻在斯拉夫大地上的方式,因此这座建筑有不少象征意义:圆顶直径为19.45米,象征着1945年的胜利之年;钟楼高75米,代表了从1945年至2020年之间的75年;小穹顶的高度为14.18米,反映了苏联卫国战争持续的1418个昼夜。教堂还用熔化的纳粹坦克的金属铸成了地板。

而教堂的内壁会让人有一种基于缝合的震撼感。大教堂内部二楼的位置是震撼的东正教耶稣形象,而教堂的墙壁挂满了巨幅玻璃马赛克,描绘了圣经与苏维埃战士们的结合。壁画描绘了神的使徒们如何庇护苏维埃的海军步兵、第150步兵师和阿富汗的空降兵,让他们的牺牲被耶稣所铭记。

自苏联解体以来,宗教成为了俄军士兵寻求庇护的空间,而俄罗斯的军队里不乏被封圣的士兵。对于当代俄罗斯人来讲,他们相信无论俄罗斯的士兵是高举红旗还是三色旗,神也依然会庇护着他们。圣经与锤镰旗同时出现在一幅画上是非常奇怪的事情,但俄罗斯人用他们的美学将这一切融合起来,而留给观众的,只有一种基于历史的神圣和震撼。

教堂内有一个特殊的雕塑:递交参加红军申请书的毛岸英图自社交媒体

但就笔者个人的想法而言,教堂的设计与其说是俄罗斯人从复古中寻找慰藉,不如说这是俄罗斯人对于过去,现在和未来的全部理解与和解。武装力量大教堂标志着俄罗斯军队完成了"俄版通三统"--沙俄、苏俄和联邦俄国的互不否定。苏联解体30年以后,俄罗斯军队乃至俄罗斯人重构了意识形态,解决了"我是谁"和"为何而战"的问题。当俄罗斯人跨越1488博物馆的令人震撼的长廊,感受来自先祖的荣耀与牺牲以后,无论这个教堂里放的是什么,它的美学都能让俄罗斯人获得精神力量。

而进行的战争进一步激发了俄罗斯人的自我认同。就在爱国者公园的附近,几十台俄军缴获的北约装备正静静地躺在俯首山上,供游人欣赏。这是俄罗斯在付出牺牲以后获得的战利品,这些装备已经融为俄罗斯人当代记忆的一部分。

RT的军事顾问安东同志非常自豪地带领笔者游览这些缴获装备。对于这些笔者已经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装备,笔者接触时还是有些新的感触的--防雷车太大,布雷德利太高,反而是艾布拉姆斯坦克的大小刚刚好。最让笔者感情复杂的是,在海峡另一边的分裂分子们也有同样的装备。但如今乌军第47旅的坦克躺在莫斯科,"艾布兰战车"却尚未抵达我们的军博。这是俄罗斯人骄傲的底气。不过,在抚摸过美国人的坦克以后,此情此景至少提醒笔者,这种坦克并不强,把它拉到军博并不是一件难事儿。

在爱国者公园外,我看见了打扮成小小苏军的俄罗斯小孩,这些孩子和他的父母一起来爱国者公园游玩。而就在缴获装备展外,以"1V8"的勇气闻名于世的阿廖莎车组的功勋T-80BV坦克就停在路旁,供路人随意攀爬游玩。在这场战争中,北约的陆上兵器并没有展示出优于俄罗斯兵器的效能,而俄罗斯人则展现出更好的素质和勇气。这种基于装备的军事文化已经浸入俄罗斯人的骨髓里,成为现代俄罗斯国族自我认同的一部分。

一种典型的斯拉夫人

第二天的旅程开始于位于Padicovo的莫斯科卫国战争历史博物馆,和著名的雇佣兵公司瓦格纳一样,这也是一个俄罗斯特有的私有化的产物。

资本主义为俄罗斯的梦想家带来了新的机会,这个博物馆的老板旗下有赛马场、餐厅和其他产业。但作为一个"非典型企业家",这个老板建立了这座摆满了坦克的私营博物馆。这多少是出于老板自己的意识形态--在每年的胜利日,他会邀请有心的父母和他们的孩子们前往这里举行属于他自己的胜利日阅兵--是的,在他的博物馆里,几乎所有馆藏都是可以动的。

看过我直播的朋友都了解了这位馆长的馆藏--除了从全世界各地搜刮的老式坦克,在俄联邦国防部的赞助下,这个博物馆的馆长凑齐了苏俄坦克的基本科技树--从MS-1到T-90。

他的馆藏涵盖了俄罗斯坦克100年的发展历史,满足了很多人的幻想。俄罗斯政府感谢他对于本国武器装备和装备历史的认真与自豪,也因此赞助了他很多现役的武器装备--BM21"冰雹"火箭炮、2S1"康乃馨"122毫米自行火炮、2S3"金合欢"152毫米自行火炮、2S19"Msta-S"152毫米自行火炮、2S5自行火炮、2S4"郁金香"240毫米自行迫击炮、T-90主战坦克和T-80BV主战坦克。所有来过现场的俄罗斯人都能感受到装备发展带来的自豪。也正是这样的自豪推动着俄罗斯人研究坦克、驾驶坦克。

不过,这个老板的馆藏--尤其是胜利日能动的部分,非常让人唏嘘。在他自己组织的小小阅兵中,老板出动了10种坦克--T-34-76型坦克、T-34-85型坦克、谢尔曼坦克、IS-3型坦克、ISU-122型突击炮、Su-100坦克歼击车、T-80BV坦克。但并不是所有的坦克都有幸加入到伟大的卫国战争当中,这里部分坦克的命运和俄罗斯本身一样命途多舛。

老板馆藏的T-34-85坦克在1945年夏天下线,未能参与到柏林战役当中,随后这辆坦克被送到了南斯拉夫,一直服役到70年代,随后在90年代这台坦克被重启,加入到南斯拉夫人屠杀南斯拉夫人的血腥内战当中。

阅兵中的IS-3坦克未能赶上柏林战役,在远东服役到50年代以后,被卖给埃及,随后在埃及人不愿意回忆的1967年战争中被以色列缴获--之后在1973年被埃及人夺了回去,之后又被以色列缴获。一直到90年代,这台坦克才被这位有钱的小寡头买了回去,终于结束了它命途多舛的一生。

和这辆坦克经历类似的还有保加利亚的SU-100坦克歼击车,这台车没能赶上二战,却赶上了保加利亚的改旗易帜。但最终,时隔30年以后,这些坦克终于回到了小小的私人历史博物馆,以苏联荣光的身份度过自己的余生。

和这些坦克一样经历过无情命运的,还有在博物馆里工作的斯拉夫人。

接待我们的博物馆导游是一个1990年代的老兵,他的面容坚硬,个子不高,力气不小,须发皆白。当一切梦想都破碎的1990年代,他为了斯拉夫兄弟的命运,毅然决然地加入南斯拉夫内战当中。当时他在阿尔巴尼亚进行了数年的战斗,一直到战争结束他才返回俄罗斯。如果还有什么有意思的,那就是他的儿子之后加入了美国的海军陆战队,他之后也讲述了不少次美国。这样的经历确实有点奇妙。

他如今在私人博物馆里工作,熟悉藏品的历史。我们在这里玩到了MG34机枪和刘易斯机枪。他对中国的抗战与抗美援朝历史也比较了解,知道我们使用过转盘机枪和毛瑟自动手枪,甚至知道"毛瑟手枪开枪时候要看见日本鬼子的眼白"这样的段子。

总之,我们在这里经历了很神奇的一天。我坐上了能动的T-34-76坦克和T-34--85坦克,感受了奔赴柏林、汉城和金城的战士们的感受。这真的是很罕见的人生经历。

在这一天结束的时候,我在车上知道了歼-10C击落阵风的消息,在开源的碎片信息证明了这一战果。我把这一喜讯告诉了安东,他显然有些落寞。我大概能理解这种心情--我们的军事博物馆没有艾布拉姆斯坦克,而率先摧毁西方先进战机的荣誉不属于俄罗斯空天军,这也是一种惺惺相惜。

通胀与俄产战争下的莫斯科

我是一个闲不住的人,就在5月7日的晚上,在俄罗斯留学的高材生们带着我满莫斯科晃悠,让我见识了一下特维尔大街以外的胜利日气氛与战争阴影下的莫斯科。

不得不说我在莫斯科认识的朋友真的很义气,他陪我在雨夜的特维尔大街上淋着雨遛弯,一边走一边向我介绍俄罗斯的"小宝匣般的大街小巷"。他告诉我,自苏联时代起俄罗斯街道上就有三多--"药店多,花店多,烟店多"。在街道上,我们看见了"祝您活到100岁"的药店,他给我介绍了俄罗斯人的免费医疗--在莫斯科,看医生不要钱,拍CT不要钱,但医生开的处方药会稍微贵一点。我们也看到了名人居住过的建筑物。

而特维尔大街也承载了不少记忆。我们从"俄德基"出发,路过斯大林式的建筑北京大饭店,走到了白俄罗斯火车站。之后第二天我们从白俄罗斯火车站出发,看见了神圣战争首次奏响的纪念碑。之后我们坐了140卢布的火车,前往莫斯科州的一个小餐馆。

非常让我意外的是,我们坐上的车辆非常新颖--这是一种2024年才启用的新型电车,有宽阔的车厢和无线充电设备。朋友告诉我,这些车辆都是2022年冲突爆发以后基建翻新的一部分。显然,冲突爆发以后,一切都开始剧烈地变化。莫斯科开始翻新基建,修建铁路,兴建公寓,维护市政。

之后几天我看见了莫斯科的三种形态--属于历史、属于苏联的居民楼,和属于普京时代的新基建。冲突之下,俄罗斯人的经济并没有停歇,有活力的经济是俄罗斯人赢得战争的经济底气之一,理论指导之下,莫斯科最终到了一个娜比吴林娜和米叔斯京所说的"经济过热"和"劳动力不足"的状态。

但经济的高歌猛进之下,战争抽走的资源造成的通胀如影随形。

我们去的小餐馆是一种将成本压缩到极致的小酒吧。这家位于莫斯科市和莫斯科州交界处的餐厅需要预约,俄罗斯人天生不喜欢、不欢迎排队。这里所有的菜品都是时髦的俄罗斯年轻人爱吃的--牛排、猪排、中亚菜、格鲁吉亚饺子、寿司和德国猪手。这是一种和萨莉亚类似的餐厅,但价格已经达到250卢布一道菜。尽管如此,莫斯科的年轻人们也会"千里迢迢"来到这种小餐厅,因为在俄罗斯汽油不要钱,但吃饭很贵。与之相对的,在俄罗斯吃一份"俄当劳"的套餐需要450卢布,我在特维尔大街点一份牛排需要1300卢布。

而之后我们过去的超市更能说明俄罗斯目前的消费情况。

可以说,欧美人有一种天真的想法,认为只要西方的资本撤出俄罗斯,莫斯科就能经历苏联时期的物资不足状态,一切就可以刻舟求剑地走向苏联时期的大排队。这种幻想在战争的第三年已经破灭了--中国的商品充盈了,带有汉字的商品、电子商品,乃至农夫山泉的饮料和卫龙的辣条都出现在俄罗斯人的超市里。俄罗斯人的超市和中国的超市一样商品丰富。事实证明,冷战后西方的物资并没有给俄罗斯人带来他们幻想中的繁荣,而东方朋友们的替代商品们则便宜得多,而整个国家省下来的钱可以顺手对抗另外半个地球。

但丰盈的商品之下,通胀的痕迹无处不在。莫斯科的月平均工资在经济过热的情况下已经达到120000卢布,Yandex出租车司机的收入在100000卢布左右,快餐厅员工的基本工资达到300卢布一小时。汇率收入接近乃至超过上海,但物价至少是上海的两倍。

而具体到商品上,我们也能看见俄罗斯人的战争哲学:俄罗斯的鸡肉价格在15块钱人民币一斤,鸡胸肉反而比鸡腿贵,可能到18块钱一斤,猪肉普遍在23块钱一斤,牛肉在40块钱一斤。蔬菜方面,卷心菜差不多4块钱到6块钱一斤,番茄和苹果都是13块钱一斤,水果种类较多,有菠萝等热带水果,普遍在20块钱一斤。基本的面包在5块钱一份左右。俄罗斯人常吃的荞麦饭是最便宜的,只要3块4人民币一斤。考虑到莫斯科的水电供暖极为便宜,俄罗斯的基本生活支出被控制得当。这是俄罗斯央行对于俄罗斯战争状态下基本民生的选择。

但一旦莫斯科市民想要改善生活,那么很快他们就发现自己手里的卢布"毛了"--俄罗斯的几乎所有小商品和小电子产品的价格都远远高于中国。

就我个人的观察,俄罗斯超市里的充电线、插线板、电饭煲和电磁炉等小商品价格远高于国内。笔者之前想在旅馆里通过俄罗斯的外卖软件购买一根网线用于办公,但1190卢布的价格确实让我开了眼界。就在我下榻宾馆的街对面,一家很有名的小米专卖店,其店铺里的小米手机和其他电子产品价格是国内的两倍,只有华为稍微便宜点。

而小家电以外,俄罗斯人吃零食和喝饮料的花费依旧十分不菲。笔者在超市里几乎没有发现价格在100卢布以下的饮料,俄罗斯人有自己的"俄口可乐"--俄罗斯人称之为山羊可乐,其味道和原品类似,我猜这和格鲁吉亚人突然一年多卖了一亿罐可乐有关。俄罗斯人从中国和中亚进口原版的可口可乐,而超市里的外国可口可乐成为一种奢侈品,价格普遍在150卢布以上。

总的来说,俄罗斯的经济依然处于咬紧牙关的状态,任何想要改善生活的花销都会让人体会到战争的如影随形。通胀影响了俄罗斯人的购买力。朋友告诉我,去年有一段时间物价通胀得特别吓人,由于这次大涨价和乌军的库尔斯克攻势发生在同一时期,持续不乐观的局势为俄罗斯人的胜利信心浇上了一盆冷水。

不过,凡事都需要对比。就笔者的感觉,仍然存有发达国家体面的法国,其首都巴黎的物价也高到了一个让人匪夷所思的地步,15欧元乃至20欧元一顿饭成了家常便饭。而德国和英国的经济情况不如法国。

战争的阴云笼罩整个欧陆,作为一个旁观者,我认为俄罗斯人的日子并不轻松,但他们可以咬紧牙关--毕竟对于很多俄罗斯朋友来讲,之前的日子也没有好到哪里去。而苏联遗留给俄罗斯的基建、城市规划和住房拥有率,成为了俄罗斯人打赢这一轮经济战的底气。

总而言之,俄罗斯人喝"山羊可乐",吃"Rostic"的日子已经过了三年。欧美认为三年时间里俄罗斯人会步苏联的后尘,被排队和物资不足所自我毁灭,但在我看来整个欧陆的经济情况都是半斤八两。

而安东也向我们提出了有关经济战的宝贵建议。他向我们吐槽说,如果有一天我们决定解放台湾,我们一定要想清楚中国人自己的麦当劳和肯德基的新名字,这是重中之重,因为俄罗斯麦当劳的名字"特好吃"真的有点太滑稽了。在这一段的结尾,笔者还发现了一个小小的彩蛋--俄罗斯人在小熊软糖撤出俄罗斯以后接管了工厂,新的软糖商品名字叫大熊软糖。

胜利!!胜利!

5月8日和9日,我们主要为了胜利日阅兵而忙忙碌碌。包括两个常任理事国的领导人在内的27国领导人齐聚红场,共同铭记反法西斯胜利80周年的历史记忆。而对于莫斯科市民而言,胜利日是一个表达爱国之心的节日,同时也是一次佳节--俄罗斯人将迎来4天的假期。

在冲突的第四年,莫斯科的胜利日气氛非常浓厚,甚至浓厚到夸张。

街上到处都是飘扬的圣乔治丝带和祖国母亲的海报,所有工作人员都佩戴了圣乔治丝带。当笔者佩戴着圣乔治丝带走在街头的时候,不少俄罗斯人会向我比划"六"--这是俄罗斯亚文化里你很牛的意思。参加过特别军事行动的"阿赫马特"特种部队和其他参战人员出没在大街小巷,我们的仪仗队则在古母百货的门口感受来自俄罗斯市民和同胞们的热情。

而在表象之外,内里的狂热也说明了俄罗斯人对于历史,现状和冲突的态度--大街上随处可见自发的不朽军团,市民们的车队插上胜利旗,红海军的旗帜和俄联邦的旗帜高调通过大大街小巷,街头随时会有送花的市民和发放圣乔治丝带的市民。几乎所有人都主动别上了圣乔治丝带。这一切,用一个不太恰当的比喻,就跟苏联没有解体一样。如果苏联活到现在,那么莫斯科的街头应该也是这种氛围。

在这种胜利氛围的烘托下,笔者在5月9日的凌晨6点抵达了俄罗斯的现场,陪同今日俄罗斯电视台的另外三个朋友守在一个阵位上。我们的位置处于马涅什广场和特维尔大街的交界处,可以看见俄联邦的机械化纵队从我面前路过,以及散场时领导人前往无名烈士墓。但是在那之前,严格的安保提醒我们这次阅兵也是一次战争。

笔者在现场看见了焦急的全球记者--莫斯科已经连续第三天断网,而红场的网络信号也将在当地时间8点彻底消失。原则上场地上会提供WIFI,但所有人都不知道届时谁能直播、谁不能直播。事实证明我们的焦虑和墨菲定律一样成真了--当我们抵达直播阵地的时候,所有人都没有WIFI信号,我抢在断网前发布的47秒视频就成了我们见证这一历史时刻的唯一证据。之后的时间里,我所在的阵位看不见阅兵现场,只听得到万众一心的乌拉声。

由于网络信号的缺失等原因,我们的直播半途而废,没有将阅兵展现给各位观众,十分可惜。这里笔者也只能在文章分享一些视频和感受,但对于笔者来讲,由于当时笔者已经彻底失去了和外界联系的方式,我只能静静地充当一个观众。当俄罗斯的二战兵器、现代坦克和步兵载具、无人机防空导弹和洲际弹道导弹从我面前开过,这真的是很奇妙的一种体验。笔者非常幸运地看见了普京本人,虽然没有另外一个朋友那么幸运,但总的来说,我见证了历史。

当东欧的小丑用AI制图吹嘘他敢挑衅半个世界,如今在最高威严的威慑下,他只能默默承受手底下疯子们的谩骂。总的来说,历史不容置疑,莫斯科市民和全球领导人安心度过了一次阅兵。

在一天结束之际,我们有幸参加了克里姆林宫胜利日音乐会。晚会以"神圣的战争"和"胜利日"开始,以"鹤群"结束。让笔者印象深刻的是,当"起来,巨大的国家"歌词响起时,所有俄罗斯人,无论男老少,都会主动起立向胜利致敬。而当曲调悲凉的"鹤群"响起时,所有俄罗斯人都再次起身,悼念逝去的前辈。

在演唱会结束以后,剩下的俄罗斯人围在携带吉他的战斗英雄旁唱喀秋莎。我不会俄语,但会唱喀秋莎的第一段。在克里姆林宫东边的公园,我和俄罗斯人在烟花之下唱起了喀秋莎。远处,烟火散去,俄罗斯人度过了他们的第80个胜利日。第二天是法定的节假日。

是啊,胜利,俄罗斯人经历了那么多苦难,在过去两百年里大起大落太多了,唯有胜利能够锚定俄罗斯人的自我认知。这最终让今天的俄罗斯人不敢忘记历史,大街小巷的圣乔治丝带、飘扬的红旗、自发的游行运动,都是俄罗斯人对于这一伟大牺牲的刻意铭记。

当我们离场时,我在克林姆林宫以东的街道上听到了年轻人的狂欢,也看见了一个孤零零的老兵,手里举着他海军的祖父的遗照,进行一个人的不朽军团游行。

后记

受篇幅限制影响,俄罗斯现代历史博物馆对于过去200年的总结、圣莫尼诺航空博物馆的苏联荣光等内容,就请各位参考"羊羔特工队"直播好了。在文章的最后,我可以提一句我们的库尔斯克之旅。

当5月12日我和今日俄罗斯的朋友们抵达库尔斯克时,我们试图在这里寻找战争的印记。但这座小城市过于平静,我们兜兜转转半天才找到了一栋被无人机袭击过的大楼。不过,冲突的痕迹依然隐藏在城市的日常生活中。就在我们抵达城市后不久,一支典型的俄罗斯空天军武装直升机机队--一架米28、一架卡52、一架米8直升机--飞越市中心的上空。几个小时以后我看见了俄罗斯空天军频道发布的,卡52和米28直升机在苏梅州打击乌军机械化纵队的视频。库尔斯克一如往昔。但时不时通过市区的车队和火车站零零散散的俄军士兵,证明这座城市距离前线并不遥远。

我们的莫斯科游记也就到此结束了。

莫斯科是一个承载了整个俄罗斯人历史记忆的城市,因此7天的时间对我而言也仅仅是走马观花。我的想法是管中窥豹还是一叶知秋,只能看各位读者们自己的理解。我非常感谢今日俄罗斯国际电视台对我们的邀请和礼遇,正是在他们的帮助之下,我才能见证胜利。

在卫国战争胜利80周年的阅兵式最后,俄罗斯的军乐团连续唱了三遍《胜利日》。俄罗斯人正在渴求胜利,尽管局势并非一帆风顺,但俄罗斯的一切仍处于正轨,俄罗斯人依然有信心战胜一切困难。

发布于:上思县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推荐阅读

北京阅兵结束,特朗普连喊了5个“不”,白宫断言:中国需要美国

晓闻影视 9小时前

金正恩女儿首登国际舞台,引爆接班传闻!英国首相被架空,工党内斗成全武行…

安妮在英国 6小时前

九三阅兵现场:钟南山不像90岁,姚明霍启刚同框,杜江张凯丽哽咽

一娱三分地 11小时前

金正恩携女儿访华,女儿穿搭黑色西装太飒,脸蛋肉嘟嘟的很可爱

全球时尚号 9小时前

严重误判中国军力!看完九三阅兵后,台湾明嘴赖岳谦这么说:全世界都误判了中国军力!

鹅说新语 6小时前

印尼总统计划有变,连夜飞北京出席阅兵,中方给他礼遇仅次于俄朝

千羽解读 11小时前

受巨大刺激,特朗普当众表示:中俄绝不会动用自己的武力对抗美国

底层史观 18小时前

普京抵津保镖眼神吓人!黑衣壮汉手提黑箱寸步不离,现场画面曝光

安尘读史 13小时前

憋了几个小时,外媒锐评九三阅兵:中国武器看着强,但没打过实战

通鉴 10小时前

抗战胜利80周年大阅兵民兵方阵,有两名女生来自无锡地区

扬子晚报 13小时前

洪秀柱刚观礼9·3阅兵,岛内支持度大反转,台当局矛头对准新北

青橘罐头 8小时前

36:55!洪秀柱还在北京,岛内最新民调逆转,台当局枪口对准新北

探史纪闻 6小时前

无人机交付不到一小时,沙特要求退货,坦言和中国相比不了

墨珑甲说 9小时前

朝鲜再传好消息,韩高层连夜奔赴北京,要给金正恩“传话”?

兵器观世界 9小时前

玉人抱玩偶,轻摇清风意。

浩哥吃喝玩... 2025.8.08

在上合峰会出尽风头的莫迪,动用一票否决权,将阿塞拜疆拒之门外

兵器集中营 17小时前

车展上的惊鸿一瞥

浩哥吃喝玩... 2025.8.08

普京到现在才终于明白,俄军被拖了3年,还是打不赢乌克兰!背后原因果然不出所料

华观全球 18小时前

金主爱首次随访抵达北京,获顶级规格接待,金家四代访华延续传统

昆仑锐评 11小时前

中俄朝并肩站C位,印尼总统最后一刻赶到,26国领导人欢聚一堂

烽火巍观 6小时前

若日本专家预言猜中,以中国如今的实力,日本能够坚持多久?

百谈史踪 13小时前

魅力散发

浩哥吃喝玩... 2025.8.08

南昌奶奶陪读三年退租惊现“神仙操作”,一面镜子照出社会温度

荣女士 4小时前

九三盛大阅兵现场画面!女民兵方队让人眼前一亮,利落坚定,又飒又酷

封面新闻 18小时前

被亲弟吃绝户!从上海买房到被送精神病院,单身女孩这一劫太惊险

纵观人间 14小时前

今天就相当于官宣了:激光武器确实已经装备了!

峰火人生 4小时前

广西柳州纪委今日两通报 一人被查一人被"双开"

看看新闻K... 前天09:58

美媒:阵风虽然打不过歼-10,但面对歼-20时仍有胜算

利刃号 7小时前

这名中将,任九三阅兵总指挥

南方都市报 15小时前

美媒关注东风61核导弹,之前从未听说过!比东风-41打的更远、威慑力更强

兵器观察员 11小时前

韩国高铁站直播九三阅兵,旅客纷纷驻足观看拍照,现场中国游客:他们感到震惊

极目新闻 11小时前

普京开始反思教训,俄罗斯不该再防着中国,3年间他们明白了很多

会发光的暹... 9小时前

看完阅兵后,外国网友破防:这么强的战机中国竟拿来表演?

雪饼说 10小时前
为您推荐中
暂时没有更多内容了……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